首页>>首页信息>>全国卫生工作概况
解读上海新医改
日期:2011-11-04    文章来源:365bet官网888

  按照国家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以及上海医改“打基础、管长远、可持续”的理念,上海公布了《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和《上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同时,两个征求意见稿也从3月16日至22日间在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市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市卫生局门户网站全文公示,公开征求市民意见,。

  这两个文件的制定,从理念到政策措施,既基于国家要求,又高于国家要求。坚持“五个相结合”,即坚持国家要求和上海特色相结合、系统设计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相结合、提高群众满意度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相结合。

  新出台的医改方案注重制度建设,注重能力建设,注重预防为主,注重民生为本。新方案还把公共卫生、社区卫生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尤其是郊区农民、外来从业人员、重病大病人员等弱势群体将成为主要受益人群。

  上海医改工作涉及的配套文件共70余个;其中已出台配套文件41个,下一步拟出台配套文件30余个,将在今年上半年出台。

  根据“上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到2012年,上海着力推进十项重点工作,包括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公平可及、价格合理的基本药物等工作,以有效解决当前医药卫生领域的突出问题,为全面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健康管理,提高居民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使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发展现代医疗服务业,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进一步发展医学科技,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建成亚洲医学中心城市之一。

  二、改革举措

  (一)完善四个体系

  1.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突出三个重点

  一是以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人群协调发展为目标,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加强居民健康管理,普及健康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和生活质量。

  二是加强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建设,促进公共卫生机构与医疗机构“医防结合”,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保障机制,构建与特大型城市相适应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三是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和公共卫生危害因素。

  2.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突出四个重点

  一是调整医疗资源布局和结构,加强郊区优质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康复、老年护理、精神卫生等短缺资源配置;加大对社会办医的扶持力度。

  二是落实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医疗服务体系向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两层架构转变;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内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对二级医院进行功能调整,部分二级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部分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疗机构或老年护理机构。

  三是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配套,推进医疗资源整合,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分工协作和资源统筹配置,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全程、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引导居民社区首诊、双向转诊,逐步构建科学的就医模式。

  四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现代医疗服务业。

  3.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突出四个重点

  一是保障基本医疗,完善以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制度全覆盖,稳步提高参保率;推进各类制度衔接,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的总体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逐步建立老年护理保障制度。

  二是保障重病大病,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医保基金支付限额;完善医保综合减负措施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大对低收入人群和因病致贫“支出型”贫困人群的综合帮扶力度。

  三是保障多层次医疗需求,积极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保障居民基本医疗服务以外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四是深化医保医疗联动改革,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使医疗机构形成积极主动控制费用的内在动力,推动医疗机构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在加强费用控制的同时,不断改善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4.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突出三个重点

  一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在遴选、生产、流通、使用、定价、报销、监测评价等方面建立完整的政策体系。

  二是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办法,建立政府主导、全市统一的药品招标采购平台,实行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确定药品的零售价格。

  三是规范药品生产流通,完善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完善药品生产、配送质量管理规范,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药品现代物流配送和零售药店连锁经营,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二)健全八项支撑

  1.医药卫生管理体制

  成立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健全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形成政策合力。

  2.公立医院运行机制

  严格公立医疗机构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逐步实行总会计师委派制度。

  3.卫生投入机制

  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

  4.医药价格形成机制

  按照“合理补充成本、兼顾群众和基本医疗保障承受能力”的原则,核定基本医疗服务价格。逐步提高医疗技术劳务项目的价格,降低药品价格和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实行分级定价,适当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和不同职级医师的服务价格。

  5.医学科技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

  建设高层次医学研究机构,整合资源,集成优势,提高上海医学的自主创新能力。

  6.六是医药卫生法制建设和行业监管

  健全地方卫生法规体系,依法打击危害居民健康的违法行为。

  7.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

  以居民健康管理为核心,推动医药卫生信息共享,逐步实现人人享有电子健康档案,形成覆盖全市的健康信息网。

  8.社会支持系统

  广泛调动社会资源,支持和发展医药卫生事业。设立上海市卫生发展基金会,鼓励社会对医药卫生事业捐资捐助。

  三、六大热点

  热点一:逐步降低看病费用

  【医改方案】 医院使用自费药品和医用材料应事先告知,征得病人或家属的书面同意;医院内使用的所有自费药品和医用材料应由医院提供,并进入医院的财务账目。

  基层医疗机构配备307种国家基本药物和本市增补的381种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本市各类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提高报销比例。

  【解读】 医院使用自费药品和医用材料事先告知,可以有效地防止“闷包”现象。除了征求病人同意外,今后医院内使用的所有自费药品和医用材料应由医院提供,并进入医院财务账目,进一步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而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也将完善,公立医院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建设支出由政府保障投入。

  热点二:低收入家庭医疗救助

  【医改方案】 今年,本市基本医疗保险拟覆盖本市常住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部实现门诊统筹。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职工年平均工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解读】 以往低收入家庭的医疗救助病种仅局限于恶性肿瘤、白血病、血友病、再生障碍型贫血、肾移植和重症肌无力等重大疾病。今后本市拟取消低收入家庭的医疗救助病种限制,还要完善医疗救助制度,调整医疗救助的低收入标准,制定因病致贫“支出型”贫困人群的医疗救助政策。

  热点三:公立医院取消特需床位

  【医改方案】 逐步取消公立医院特需床位,剥离“院中院”。

  【解读】 现在的计划是,用三年时间给医院做准备,将原有医院的“院中院”和特需床位所挤占的医疗资源还给基本医疗,但公立医院仍可保留现有的特需门诊。以往特需病房所承载的高端医疗服务可集中到上海的两大国际医学园区内,这两大国际医学园区的名称分别是:浦东国际医学园区、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

  公立医院的特需服务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国家逐步取消对公立医院的差额补贴,同时允许医院自行筹资。与此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一部分人对医疗服务有了更高的需求。在民营医院尚未发展时,特需医疗服务就开始在各大公立医院运营。

  特需医疗脱离公立医院之后,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更好地满足上海医疗高端服务的需求。

  热点四:防止医院过度医疗

  【医改方案】 各级医疗机构不得采取与经济创收直接挂钩的分配方式,建立过度医疗行为认定机制,严禁院内“假出院”等弄虚作假行为。

  【解读】 过度医疗的定义虽然很明确,但在现实中非常难以界定,因为临床医学非常复杂,每个患者的情况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种病也有不同的表现,同一种病的不同时期治疗方法也不同。

  复旦大学卫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专家认为,建立过度医疗行为认定机制,就是对过度医疗判定有一个基本准则,那就是:对病人的诊疗总体上是趋好还是伤害。在治疗中,要看医生的目的何在,治疗是否产生预防作用,是否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是否能延长病人的寿命。另外有两个附加条件是:病人的经济能力是否能承受,病人的心理是否能承受,治疗中是否能体现病人的权利。

  热点五:慢性病患者配药更方便

  【医改方案】 进一步方便居民就医,推行门诊预约服务、“一站式付费”、网上查询检验检查报告,二三级医院增加专家门诊次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周六门诊,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药的慢病患者可开具2-4周处方用量。

  【解读】沪版新医改方案将进一步方便慢性病患者开药。不过,专家强调,到底是开2周还是开一个月的用药量要因人而异,医生要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开药。

  热点六:市民就近看到好医生

  【医改方案】 本市将打造“1560”就医圈,即居民步行15分钟可到达最近的医疗机构,通过公共交通工具1小时可到达三级医院。选择部分三级医院和区县,开展区域医疗联合体试点。

  【解读】上海目前共有近3000家医疗机构,平均每3平方公里就有一家,但大型公立医院普遍集中在市区。上海有34家三级甲等医院,其中32家集中在市中心,造成90%以上的郊县优质医疗资源奇缺。因此上海提出了郊区三级医院设置计划——“5+3+1”工程。

  “5”是在浦东、闵行、原南汇、宝山、嘉定等5个区域分别引入长征医院、仁济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华山医院、瑞金医院5家分院。

  “3”是对崇明、青浦、奉贤等3个区县的中心医院按照三级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对人员配置、技术水平、硬件设施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将其等级提升为三级医院。

  “1”是迁建金山区1所三级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目前除整体搬迁的长征医院之外,其他项目均顺利推进,预计2012年可投入运营。

  随着“5+3+1”郊区三级医院建成,上海将对医疗资源重新设置布局,特别是优质资源重新配置。联合一、二、三级机构,统一资源调配和运行管理医疗联合体将在2014年到2015年全面推开。

  四、四大亮点

  上海医改亮点包括: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保、基本医疗、基本药物覆盖全体居民。其中郊区农民、外来从业人员、重病大病人员等困难群体将成为主要受益人群。“注重民生为本”成为这次上海医改方案的最大亮点。

  亮点一:医疗资源重新布局

  对二级医院进行功能调整,将部分二级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另一部分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疗机构或老年护理机构。

  亮点二:公立医院属性突出

  将严格公立医疗机构的预算和收支管理,通过改变支付方式等多种措施,改革以药补医的机制。

  亮点三:看病报销比例大幅提高

  职工医保报销封顶线提高到28万元,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升至70%。

  亮点四:外来人口一视同仁

  所有常住流动人口和上海常住人口一起享受共同的基本医疗服务。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将是医改三年实施方案的攻坚年。在一段时期以来“看病贵”、“看病难”颇受诟病的背景下,对上海这样一个处在转型发展期的特大型城市而言,正在推进的上海医改能否为全国范围内的医改提供借鉴和示范,社会各界将持续关注。

  附信息原文(部分) 

  上海公布新医改方案

  人民网  2011-03-18

  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医改方案新闻通气会,公布上海医改《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同时,两个征求意见稿也从今天起到3月22日间在中国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和市卫生局门户网站全文公示,公开征求市民意见。

  据介绍,上海医改《实施意见》按照国家医改总体框架,结合上海实际情况,明确了上海医改“四梁八柱”的内容。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健康管理,提高居民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使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上海医改工作涉及的配套文件共70余个;其中已出台配套文件41个,下一步拟出台配套文件30余个,将在今年上半年出台。

  根据“上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到2012年,上海着力推进十项重点工作,包括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公平可及、价格合理的基本药物等工作,以有效解决当前医药卫生领域的突出问题,为全面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011上海新医改方案四大亮点

  中广网  2011-03-18

  上海医改《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16日起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新闻通报会上,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将“注重民生为本”作为这次上海医改方案的最大亮点。

  亮点包括: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保、基本医疗、基本药物覆盖全体居民。其中郊区农民、外来从业人员、重病大病人员等困难群体将成为主要受益人群。

  上海医改方案的亮点究竟价值几何,哪些方面有待完善?哪些举措值得向全国推广?昨晚,《新闻纵横》对话官员、遍访专家,为您梳理上海医改《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四大新颖举措。

  亮点一:医疗资源重新布局

  对二级医院进行功能调整,将部分二级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另一部分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疗机构或老年护理机构。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

  徐建光:调整医疗资源布局和结构,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内的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对二级医院进行功能调整和功能转换。

  二级医院的下沉和分流如何更合理?有请点评嘉宾: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周子君:

  周子君:上海和北京一样都是扩大市区人口的外迁,原来城区中心的一些三级高水平的医院还停留在市区,人口外迁以后,在当地没有新型的符合老百姓需要的大型医院,所以在这些地方应该布局新的区域医疗中心,这个区域医疗中心基本上承载了像现在三级甲等医院大型综合医院的职能,所以在这种布局里我们鼓励从市场、百姓的需求有一个细分,老百姓需要的不光是大型医院,也有康复机构、老年人护理这些医疗服务,现在从政府层面把一些现有的二级医院重新定位这也是百姓需要的方向。

  亮点二:公立医院属性突出

  将严格公立医疗机构的预算和收支管理,通过改变支付方式等多种措施,改革以药补医的机制。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

  徐建光: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措施,进一步改革以药养医机制,以后的公立医院要彰显公立性,建立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工资制度能否让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更突出?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学系副主任宋文质:要想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政府应当给予财政补助,上海经济比较发达可能压力不大,而经济落后的地区财政补助会有一些困难,这可能成为医改当中的一个难题。绩效工资有效地调动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总体来说是值得肯定的,而且已经总结出一些很好的经验,比如,晚上大夫在急诊室值班,可能一个急诊病号也没有遇到,也可能一夜都在做手术,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用绩效工资分配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件事。

  亮点三:看病报销比例大幅提高

  职工医保报销封顶线提高到28万元,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升至70%。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

  徐建光: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要实现制度的全覆盖,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职工年平均工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6倍以上,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从7万元提高到28万元,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要达到70%左右。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成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之一。70%和28万元这两个数字在当下是否可行,对其他地区有怎样的借鉴意义?

  周子君:医疗保险报销70%应该说是一个合理的水平。太高也不好,因为社会承受能力有限,太高会增加社会的承受压力,太低了社会家庭的保障达不到要求,所以医疗保险报销70%-80%是一个合理的范围。28万的职工医保报销封顶线,支付多数的疾病是可以的。我们测算,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基本上只是一小部分人会用到28万以上。我们知道家庭支出越多对家庭的影响越大,所以28万以上,我们鼓励95%或95%报销,不让家庭去承担更多的经济负担。所以封顶线如果有条件可以再往上提高一点,这样出现大病的病人不至于影响他的家庭生活,我们鼓励封顶线越高越好,当然社会的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可以将其他一些保险,大病统筹保险制度结合起来,这样解决起来会更好一点。

  亮点四:外来人口一视同仁

  所有常住流动人口和上海常住人口一起享受共同的基本医疗服务。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

  徐建光:公共卫生服务让外来孕产妇也能够享受到与户籍产妇同样的服务。我们在郊区设立了20多个分娩点,让产妇花很少的钱能够享受比较优质的分娩服务。包括外来儿童的儿童保健问题,通过这次改革能够进一步完善,能够真正为所有的常住人口包括流动人口提供更好的服务。

  流动人口的范围如何界定,医疗资源如何共享?有请点评嘉宾: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学系副主任宋文质:

  宋文质:外来人口为当地创造了很多的财富,他们应当享受一些利益。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就是流动人口的含义很广、范围很大。在当地工作多年,有多年纳税记录的人都应当享受同样的医疗保障待遇。社会保障部门要认真研究外来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将是医改三年实施方案的攻坚年,上海医改征求意见截止到本月22号,将于四月正式出台《上海医改方案》能否为全国范围内的医改提供借鉴和示范,中国之声将持续关注。

  上海版医改方案出台 民生为本解看病贵看病难

  中新社  11-03-18

  在一段时期以来“看病贵”、“看病难”颇受诟病的背景下,对上海这样一个处在转型发展期的特大型城市而言,市民始终高度关注正在推进的上海医改。

  公益为先 公立医院改革破题

  公立医疗机构改革被视为中国医改中难度最大的一项改革。新亮相的上海版方案中,“完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完善补偿机制”、“完善运行机制”、“完善监管机制”等内容凸显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决心。

  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表示,未来上海公立医院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建设支出由政府保障投入,逐步实现不直接与医疗服务收入挂钩的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并探索医师多点执业办法,构建以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为基础的公立医院内部收入分配制度。

  民生为本 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城镇医保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金额提高到28万元人民币,超过最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用报销80%”,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沙叶明表示,今后上海力促全面缩小各类医保差距,让外来人员和流动人员等成为主要受益人群。

  而针对市民普遍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徐建光称将致力打造“1560”就医圈,即居民步行15分钟可到达最近的医疗机构,通过公共交通1小时可到达三级医院(此间高等级医院),同时试点区域医疗联合体,多管齐下改善医疗服务。

  多层次多样化 打造医学中心城市

  徐建光指出,上海是中国医疗资源最丰富、医疗保障水平最高、医学科技最先进、卫生改革最领先的地区之一。为此,上海将建设浦东国际医学园、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促进医疗旅游、健康管理、高端医疗、中医药保健养生、康复护理服务、整形美容等现代医疗服务业态的发展,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同时,进一步发展医学科技,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将上海打造成亚洲医学中心城市之一。

  “医改是世界性难题,是一项体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徐建光称,期盼全社会对上海医改方案提出建设性意见,让医改惠及更多民众。

  上海医改《实施意见》今公布 两年“十大”重点

  新闻晚报  2011-03-16

  今天上午,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上海医改《实施意见》和《近期重点实施方案》,从今天起到3月22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记者获悉,上海医改《实施意见》按照国家医改总体框架,结合上海实际情况,明确了上海医改“四梁八柱”的内容。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健康管理,提高居民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使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明确了本市2011年-2012年的医改十项重点工作,针对群众看病就医过程中反映较多的具体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方便居民就医,如推行门诊预约服务、“一站式付费”、网上查询检验检查报告,二三级医院增加专家门诊次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周六门诊,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可开具2~4周处方用量等,努力改善医疗服务。

  据介绍,本市医改工作涉及的配套文件共70余个;其中已出台配套文件41个,下一步拟出台配套文件30余个,将在今年上半年出台。

  市政府新闻发言人表示,下一步将根据社会各方面的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本市医改方案,积极推进医改方案贯彻实施,努力为全市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总体目标:

  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市卫生局介绍,上海医改《实施意见》立足于中长期发展,明确计划到2020年,对本市医药卫生体制进行系统设计,明确医改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改革举措。

  上海医改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健康管理,提高居民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使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发展现代医疗服务业,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进一步发展医学科技,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建成亚洲医学中心城市之一。

  改革举措:

  “完善四个体系、健全八项支撑”

  四个体系

  本市“完善四个体系”。首先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突出三个重点。一是以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人群协调发展为目标,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加强居民健康管理,普及健康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和生活质量。二是加强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建设,促进公共卫生机构与医疗机构“医防结合”,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保障机制,构建与特大型城市相适应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三是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和公共卫生危害因素。

  第二是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突出四个重点。一是调整医疗资源布局和结构,加强郊区优质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康复、老年护理、精神卫生等短缺资源配置;加大对社会办医的扶持力度。二是落实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医疗服务体系向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两层架构转变;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内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对二级医院进行功能调整,部分二级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部分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疗机构或老年护理机构。三是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配套,推进医疗资源整合,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分工协作和资源统筹配置,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全程、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引导居民社区首诊、双向转诊,逐步构建科学的就医模式。四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现代医疗服务业。

  第三是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突出四个重点。一是保障基本医疗,完善以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制度全覆盖,稳步提高参保率;推进各类制度衔接,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的总体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逐步建立老年护理保障制度。二是保障重病大病,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医保基金支付限额;完善医保综合减负措施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大对低收入人群和因病致贫“支出型”贫困人群的综合帮扶力度。三是保障多层次医疗需求,积极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保障居民基本医疗服务以外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四是深化医保医疗联动改革,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使医疗机构形成积极主动控制费用的内在动力,推动医疗机构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在加强费用控制的同时,不断改善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第四是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在遴选、生产、流通、使用、定价、报销、监测评价等方面建立完整的政策体系。二是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办法,建立政府主导、全市统一的药品招标采购平台,实行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确定药品的零售价格。三是规范药品生产流通,完善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完善药品生产、配送质量管理规范,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药品现代物流配送和零售药店连锁经营,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八项支撑

  一是医药卫生管理体制。成立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健全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形成政策合力。

  二是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严格公立医疗机构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逐步实行总会计师委派制度。

  三是卫生投入机制。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

  四是医药价格形成机制。按照“合理补充成本、兼顾群众和基本医疗保障承受能力”的原则,核定基本医疗服务价格。逐步提高医疗技术劳务项目的价格,降低药品价格和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实行分级定价,适当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和不同职级医师的服务价格。

  五是医学科技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建设高层次医学研究机构,整合资源,集成优势,提高上海医学的自主创新能力。

  六是医药卫生法制建设和行业监管。健全地方卫生法规体系,依法打击危害居民健康的违法行为。

  七是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以居民健康管理为核心,推动医药卫生信息共享,逐步实现人人享有电子健康档案,形成覆盖全市的健康信息网。

  八是社会支持系统。广泛调动社会资源,支持和发展医药卫生事业。设立上海市卫生发展基金会,鼓励社会对医药卫生事业捐资捐助。

  关注上海医改方案六大热点 开自费药须书面同意

  新闻晨报  2011年03月17日

  上海医改《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本市2011年-2012年将切实缓解群众看病就医中的突出问题,晨报记者采访部分专家对市民关注的六大热点进行解读。

  热点1:逐步降低看病费用

  【医改方案】 医院使用自费药品和医用材料应事先告知,征得病人或家属的书面同意;医院内使用的所有自费药品和医用材料应由医院提供,并进入医院的财务账目。

  基层医疗机构配备307种国家基本药物和本市增补的381种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本市各类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提高报销比例。

  【解读】 医院使用自费药品和医用材料事先告知,可以有效地防止“闷包”现象。除了征求病人同意外,今后医院内使用的所有自费药品和医用材料应由医院提供,并进入医院财务账目,进一步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而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也将完善,公立医院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建设支出由政府保障投入。

  热点2:低收入家庭医疗救助

  【医改方案】 今年,本市基本医疗保险拟覆盖本市常住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部实现门诊统筹。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职工年平均工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解读】 以往低收入家庭的医疗救助病种仅局限于恶性肿瘤、白血病、血友病、再生障碍型贫血、肾移植和重症肌无力等重大疾病。今后本市拟取消低收入家庭的医疗救助病种限制,还要完善医疗救助制度,调整医疗救助的低收入标准,制定因病致贫“支出型”贫困人群的医疗救助政策。

  热点3:公立医院取消特需床位

  【医改方案】 逐步取消公立医院特需床位,剥离“院中院”。

  【解读】 现在的计划是,用三年时间给医院做准备,将原有医院的“院中院”和特需床位所挤占的医疗资源还给基本医疗,但公立医院仍可保留现有的特需门诊。以往特需病房所承载的高端医疗服务可集中到上海的两大国际医学园区内,这两大国际医学园区的名称分别是:浦东国际医学园区、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

  公立医院的特需服务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国家逐步取消对公立医院的差额补贴,同时允许医院自行筹资。与此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一部分人对医疗服务有了更高的需求。在民营医院尚未发展时,特需医疗服务就开始在各大公立医院运营。

  特需医疗脱离公立医院之后,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更好地满足上海医疗高端服务的需求。

  热点4:防止医院过度医疗

  【医改方案】 各级医疗机构不得采取与经济创收直接挂钩的分配方式,建立过度医疗行为认定机制,严禁院内“假出院”等弄虚作假行为。

  【解读】 过度医疗的定义虽然很明确,但在现实中非常难以界定,因为临床医学非常复杂,每个患者的情况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种病也有不同的表现,同一种病的不同时期治疗方法也不同。

  复旦大学卫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专家认为,建立过度医疗行为认定机制,就是对过度医疗判定有一个基本准则,那就是:对病人的诊疗总体上是趋好还是伤害。在治疗中,要看医生的目的何在,治疗是否产生预防作用,是否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是否能延长病人的寿命。另外有两个附加条件是:病人的经济能力是否能承受,病人的心理是否能承受,治疗中是否能体现病人的权利。

  热点5:慢性病患者配药更方便

  【医改方案】 进一步方便居民就医,推行门诊预约服务、“一站式付费”、网上查询检验检查报告,二三级医院增加专家门诊次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周六门诊,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药的慢病患者可开具2-4周处方用量。

  【解读】 黄老伯患有3种慢性病,需要终身服药,但是每次看病配药剂量太少,往往一两个星期就吃得差不多了。黄老伯说,最希望一次看病能配一个月的药,这样就不用每个星期都跑医院。沪版新医改方案将进一步方便像黄老伯这样的慢性病患者。不过,专家强调,到底是开2周还是开一个月的用药量要因人而异,医生要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开药。

  热点6:市民就近看到好医生

  【医改方案】 本市将打造“1560”就医圈,即居民步行15分钟可到达最近的医疗机构,通过公共交通工具1小时可到达三级医院。选择部分三级医院和区县,开展区域医疗联合体试点。

  【解读】上海目前共有近3000家医疗机构,平均每3平方公里就有一家,但大型公立医院普遍集中在市区。据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透露,上海有34家三级甲等医院,其中32家集中在市中心,造成90%以上的郊县优质医疗资源奇缺。因此上海提出了郊区三级医院设置计划——“5+3+1”工程。

  “5”是在浦东、闵行、原南汇、宝山、嘉定等5个区域分别引入长征医院、仁济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华山医院、瑞金医院5家分院。

  “3”是对崇明、青浦、奉贤等3个区县的中心医院按照三级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对人员配置、技术水平、硬件设施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将其等级提升为三级医院。

  “1”是迁建金山区1所三级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目前除整体搬迁的长征医院之外,其他项目均顺利推进,预计2012年可投入运营。

  随着“5+3+1”郊区三级医院建成,上海将对医疗资源重新设置布局,特别是优质资源重新配置。联合一、二、三级机构,统一资源调配和运行管理医疗联合体将在2014年到2015年全面推开。

  上海医改方案征求意见 突出“惠民为本预防为主”

  新民晚报  2011年03月16日 

  按照国家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以及上海医改“打基础、管长远、可持续”的理念,上海市医改方案今天亮相。

  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市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市卫生局门户网站今刊出的《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和《上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将于3月16日至22日公示期间,广泛征求市民意见,修改完善本市医改方案。

  这两个文件的制定,从理念到政策措施,既基于国家要求,又高于国家要求。坚持“五个相结合”,即坚持国家要求和上海特色相结合、系统设计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相结合、提高群众满意度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相结合。

  上海医改方案力求突出惠民为本、预防为主、能力提升、制度支撑,促进医药卫生事业科学发展,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公平、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总体目标是——

  -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 加强健康管理,提高居民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使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 加快发展现代医疗服务业,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 进一步发展医学科技,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建成亚洲医学中心城市之一。

  新出台的医改方案注重制度建设,注重能力建设,注重预防为主,注重民生为本。新方案还把公共卫生、社区卫生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尤其是郊区农民、外来从业人员、重病大病人员等弱势群体将成为主要受益人群。 

  沪医改:基本药物销售零差率 基本医保有望全覆盖

  新民网  2011年03月16日

  随着沪版医改的施行,上海市基本医保制度将更加健全,直至达到全覆盖;基本药物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并将提高报销比例。这是新民网记者3月16日获得的信息。

  基本医保有望全覆盖

  新民网记者了解到,医改方案中明确,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职工年平均工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其中,职工医保统筹基本集最高支付限额从7万元提高到28万元,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祝愿费用平均报销比例达到70%左右。

  同时将完善医疗救助制度,调整医疗救助的低收入标准,取消低收入家庭的医疗救助病种限制,制定因病致贫“支出型”贫困人群的医疗救助政策。

  基本药物均零差率销售

  此外,医改方案中对基本药物的销售等也有明确规定。

  新民网记者注意到,医改方案中明确,基层医疗机构配备307种国家基本药物和本市增补的381种药品,将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

  同时,通过实行单一货源承诺、量价挂钩的集中招标采购方法,降低基本药物价格。

  此外,基本药物还将全部纳入本市各类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以提高报销比例。

  沪医改方案公开征询意见 外来人将成主要受益者

  中国经济网  2011-03-18

  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16日表示,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和听取社会各界意见,上海医改《实施意见》和《近期重点实施方案》,从3月16日起到3月22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除两个总体文件之外,上海医改工作涉及的配套文件共70余个,其中已出台配套文件41个,下一步拟出台30余个,原则上均应在今年上半年出台。

  《实施意见》立足于到2020年的中长期发展,对上海医药卫生体制进行系统设计,明确医改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改革举措。

  《近期重点实施方案》立足当前、突出重点,按照国家确定的定期五项重点工作和上海实际情况,明确了上海2011年到2012年的10项重点工作,力求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为逐步实现改革长远目标奠定基础。

  根据《实施意见》,上海将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和“打基础、管长远、可持续”的工作要求,突出惠民为本、预防为主、能力提升、制度支撑;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据介绍,上海医改方案更加注重民生为本,提出: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保、基本医疗、基本药物覆盖全体居民,尤其是郊区农民、外来从业人员、重病大病人员等困难群体将成为主要受益人群。

  上海将成立市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加强全行业属地化管理,上海市政府与卫生部、解放军总后勤部对在沪部管医院实施部市共建,进一步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

  在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方面,上海将严格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逐步实行总会计师委派制度。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多种措施,改革以药补医机制。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不直接与医疗服务收入挂钩的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建立以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病人满意度等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和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表示:“各级医疗机构不得采取与经济创收直接挂钩的分配方式,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建立过度医疗行为认定机制等。”

  根据上海医改的《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上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国家九类21项基础上增加为42项,2011年起按常住人口标准,各区县人均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应高于50元。到2012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市城乡居民,参保(合)率达到90%以上。

  上海拟将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职工年平均工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从7万元提高到28万元。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住院费用平均报销比例达到70%左右。

  沪医改方案征求意见 未来看病:社区首诊逐级转诊

  新闻晨报  2011年03月16日

  近期卢湾居民将陆续与医疗联合体“签约”,签约市民可在联合体建立包含一、二、三级医院诊疗信息的健康档案,可享受优先的门诊、住院转诊通道,可在社区预约到专家门诊。

  今天起,上海医改《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将公开征求市民意见。据了解,今年在全国率先试点的卢湾区医疗联合体将首先在看病难上“破题”,为市民提供全程、连续的医疗服务,从诊断治疗康复到预防保健和个体化健康管理每个环节都有人管。据透露,未来上海将建立12-15个医疗联合体,市民可自主选择并与联合体签约。随着“5+3+1”郊区三级医院建成,医疗联合体将在2014年到2015年全面推开。

  目前,美国、英国、新加坡均通过这样的改革,以建立国家医疗集团的模式来引导就医,并已取得成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教授范关荣表示,定点看病的做法在国际上很普遍,像中国这样拿着一张医保卡到处都能看病,不利于基本医疗保障的顺利运行。定点就医能更好地分流病患,确保每个人享受到属于自己的那部分保障。

  可在社区预约到专家门诊

  看一次专家必须凌晨3点去排队,住一次院要等候几个月?到大医院看病难、看名医更难。瑞金医院副院长胡翊群说:“很多就诊者其实根本不需要到大医院扎堆。”上海卫生部门调查发现,在三甲医院就医病人中,50%以上是感冒、咳嗽或者已经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这些疾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可以得到解决。

  近期,卢湾区居民将试点与医疗联合体“软签约”,签约后市民既可在去指定联合体看病,也可自由选择其他医院就医。卢湾区卫生局局长赵丹丹昨天透露,签约的市民可在联合体建立包含一、二、三级医院诊疗信息的健康档案,可享受优先的门诊、住院转诊通道,可在社区预约到专家门诊,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约大型检查等。三级、二级医院的专科医生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将对相关疾病及其并发症进行联合诊疗,提供治疗、康复和护理。

  医生在联合体内可自由执业

  在卢湾医疗联合体的蓝图上:瑞金医院成为“旗舰”领航;两家二级医院将重新定位;4家一级医院(五里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的全科医生则将有望轮流到瑞金医院接受培训。

  今年年底前,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卢湾区中心医院)将建立医疗联合体辅助技术诊断中心,除了1小时内可取报告的检验,几家医院内的复杂检验都将在该诊断中心内完成报告,并统一参照瑞金医院标准,让检验报告真正在几家医院内“流动”起来,避免重复检查。另外,卢湾区东南医院未来可能会集中打造康复中心,由瑞金医院的康复团队引领,并增加康复床位。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医院的医生可以在联合体内自由执业。只要社区医院有需要,三级医院的专家可到基层开专家门诊,以此来分流三级医院的“海量”病人。

  未来看病模式:社区首诊,逐级转诊

  经过一段时间过渡后,“软签约”可能逐步转向实施“硬签约”。

  也就是,签约病人首先在社区首诊,逐级转诊。

  上海医改方案开征民意 公立医院特需床位将取消

  新闻晨报  2011年03月17日

  晨报讯 上海医改《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从昨天开始至22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据悉,上海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最后一个推出医改方案,备受关注。

  根据上海医改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上海将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和“打基础、管长远、可持续”的工作要求,突出惠民为本、预防为主、能力提升、制度支撑;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据介绍,上海医改方案更加注重民生为本,提出: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保、基本医疗、基本药物覆盖全体居民,尤其是郊区农民、外来从业人员、重病大病人员等困难群体将成为主要受益人群。

  上海将成立市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加强全行业属地化管理,上海市政府与卫生部、解放军总后勤部对在沪部管医院实施部市共建,进一步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

  在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方面,上海将严格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逐步实行总会计师委派制度;逐步取消公立医院特需床位,剥离“院中院”。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多种措施,改革以药补医机制。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不直接与医疗服务收入挂钩的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建立以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病人满意度等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和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表示:“各级医疗机构不得采取与经济创收直接挂钩的分配方式,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建立过度医疗行为认定机制等。”

  此外,本市拟将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职工年平均工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从7万元提高到28万元。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住院费用平均报销比例达到70%左右。

  [数字读上海医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国家九类21项基础上增加为42项,2011年起按照常住人口标准,各区县人均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应高于50元。

  ●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国家9项的基础上,新增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60岁以上老人接种肺炎疫苗、新生儿疾病筛查等3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到2012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本市城乡居民,参保(合)率达到90%以上。

  ●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从7万元提高到28万元,达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6倍,超过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用报销80%。

  ●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左右。

  ●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307种的基础上,根据本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的实际情况,增加381种社区基本用药。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信息中心 |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10402450045号
北京东华万兴软件有限公司 | 技术支持